在中国的史书中,由朝廷史官编纂,记录一个朝代盛衰兴亡的是国史;由地方主纂,记录一个地区风土沿革的是方志;而由家族纂修,记录一个家族迁徙发展历史的便是家谱。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民族向来珍重“木本水源”,尤为重视自己的祖根。而家谱就是人们寻找祖根的可靠依据,也是记录中国历史的私家档案。
在中国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家族记载的家谱,曾在宗法制度、官僚铨选、婚姻制度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并且是一种影响甚广、意义甚大的身份证明。
家谱的内容一般是先叙述家族得姓的缘由、源流和世系,然后指明郡望、分派和迁徙的原因、始末,接着详载所谓“恩荣”,但凡有关该家族的制诰、敕命、封赏以及该家族中所有的进士、举人、贡生、仕宦、征辟、封荫、文学、武学、国学、冠带、顶戴、旌节忠孝、耆寿等方面,无不备载。这样,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总记录,就是该家族的发展史。家族人物的风云变幻、宦海浮沉,家族的兴盛衰落、流转迁徙,都由家谱尽收其中。一个家族可能发展到枝大叶茂、瓜瓞绵绵,子孙散处四方、星罗棋布,但是有了家谱详细完备的记录,纵然天涯海角、代远宗长,同宗同族的血缘亲情总是隔不断的。这就是家谱最基本的功能,即人们常说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
中国家谱就其发展进程而言,至少从周代已经肇始,中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经三千多年。就其性质而言,有唐以前以官修为主,有宋以后多为私修。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都编有各具特色和性质不同的家谱,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印记。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这些家谱约占全部数量的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有以下各项内容:
1.谱名 一般统称家谱、宗谱、族谱,又有家乘、世谱、统谱、支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名目,也有的称作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谱图、族系、族讲、系谱、私谱、石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一部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十几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特邀族外高官名流撰写的客序、跋语等,有些内容含有关于该姓族源流的考证内容。
3.谱例 亦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有些家谱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以及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收录历代皇帝(或朝廷)对其家族成员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该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勋功伟业、道德懿行,同时反映其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收录本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和祖先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述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许多家谱都有记述姓氏源流的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姓氏来源、家族的发展播迁,历史郡望和堂号,始祖、开基始祖、世派流变,以及各支派间的关系以至改姓原委等。
8.家法族规 由宗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家法家规,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训、家约、家戒、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本宗族祠堂修建始末,介绍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结构布局,收录建祠捐资人名字和祠堂中有关的碑文、祠联、祠匾、祠堂图,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用到,而且在执行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血脉谱等。世系是所有家谱的基本内容,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主要以图、表两种方式表述。世系表除北宋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形式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俗称吊线图):这一图式究系何人、何时所创,已无法确考,不过至迟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因此很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产物。(2)牒记式图谱:其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有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称谓。其内容包括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生平资料。
13.谱系本记 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包括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塾、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收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财产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本姓名人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历史遗迹。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人物,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按照年代时间顺序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是专门编制用作族人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族谱修成后,按规定不许外传或丢失、损坏。为此,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出号码,以备定期查询。
23.续后篇 家谱修毕,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增,以示绵延不绝,又称“余庆录” 。
24.纂修、捐资人名 记载编纂者和捐款助修家谱成员的名单。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其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这些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资料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个宗族或家族繁衍发展历史的文字记录,它是一部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人口繁衍、居地变迁、婚姻状况,以及该家族成员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情况,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民间的丧葬、礼祭、家规等典章制度和家风、生活习俗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补正史之缺漏,使之成为可与正史与方志相媲美的又一文史宝库。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