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7-26陕西家谱简述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陕西的家族,在从前是典型的九族制。

  《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九族制的重要标志是丧服制中的五服。五服的名称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根据此确定九族之间的血亲系统,以出不出五服来论亲族之远近。五服之内,称为“本家”,“自家”,或“一家子”。五服之外,称为本族或本家,也有称“当门子”的,有的同姓皆同宗,有的同姓,但各有支系,故不同宗。同姓而宗族众多者,为了便于区别,又根据其地望、堂号等分别称呼。比如米脂申平里有三甲张氏,也有九甲张氏,高氏有东、西之分,艾氏有小艾、老艾之分。陕南陈氏有绍义堂、世义堂之分。

  一姓或一族有记载家族世系的宗谱。宗谱又叫家乘、族谱、家谱、祖谱、家牒等,也有叫先人案的。家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订为书册的,也有绘成图表的,还有刻在碑石上的。大族为册谱,小族为挂谱。明清至今,名门望族多重视修家谱,有“不重谱为慢其先”、“三世不修谱非孝也”等说法。

  修谱的目的是“尊祖宗、联族谊、表德艺、惩不肖、注公业、保丘墓者也。”也有“敬宗收族”的说法。这些家谱大同小异,多收有本族源流、记事、人物、庄宅、坟茔、重要文献、家规家训、世系谱等,不少家谱重视诰封圣旨、官宦人员的记载,其目的是夸耀族中之人杰。特别重视世系谱的记录,其内容是某代某名某字某公之子,生卒时间,葬地,主要经历;配氏姓,生卒时间,葬地,有无慈孝事迹;生子数,按长幼顺序列名;生女数,按长幼名标嫁某姓。大多宗族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的命名辈份,事先标定1020个字,供后代起名字时选用。此字或在名的首宇用,或用于第二字,能使行辈清楚,不致紊乱。

  同族相见,以某字辈互认辈份,序其大小,联系族中人丁。比如子洲县马蹄沟栾姓于1962年标定的10个字为:“人、家、光、荣、建、成、新、得、中、华”。不少家谱为了光宗耀祖,追溯古远的始祖人物,屈氏家谱,必追屈原;姬氏家谱,定溯文王;张姓家谱直追黄帝子少吴,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并叙张良辅刘邦兴汉之功业,不无牵强附会之处。有的家谱在世系表前设置一篇《世系源流歌》,如山阳《胡氏家谱》、《叶氏家谱》等,其先代为湖南、江苏、浙江之人,明末清初,辗转到陕西,他们的家谱世系表把人陕始祖作为一世祖,对入陕前的各代祖先则以七言诗体编成歌谣,读时琅琅上口,押韵易记。

  家谱旧时多为手抄本,或保存在宗祠内,或由族长收存。有的誊清若干份,各支胍士绅之家收藏。

  有的家谱则刊印于世,则收藏保存者较多。宝鸡市档案馆征集到的宋理学家张载后裔珍藏的《张载族谱》数种,即是陕西很有代表性的族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提倡修家谱,原保存民间的家谱也多有散佚。60年代初,不少地方曾提倡写家史,不少村庄写了贫民艰难生活史,也有写地主发家史的,也可作为家谱之余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些望族又续修家谱,有的打印,有的铅印,还有的开始续修网上家谱。比如米脂常氏家谱,族人集资续修,续修后铅印若干,分发族人。家谱的形式也有所创新,内容也较前有所增加,相较过去家谱的形式,网上家谱则是现代修谱者最钟爱的方式。在时代不断前进的前提下,数字化成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另一个选择。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