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12-31汉字与姓氏文化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一、中华姓氏的来源

(一)以母亲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标志符号为姓氏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远古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缘群婚阶段,人们的姓氏,只能根据母亲的属性。母亲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标志符号就成了她出生的孩子的姓氏。这就是从已知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姓氏,大部分都从“女”旁的原因。

    五帝之一,有虞氏舜,姓姚,名重华。一说,“姚”为舜的出生地。故为姓。其实“姚”字不仅有地名义,其古义还与女性有密切的关系。《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繯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杨杰注:“《说文》曰;‘姚,美好貌;冶,妖。’”

(二)以国名为姓氏

    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如著名的齐国,就是姜子牙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而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成为齐国的始祖。公元前1066年率兵三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为武王奠定了周朝。此后,“齐”不仅是诸侯国的国名,也陆续成为了人们的姓氏。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侯,他的后代便以“邢”为氏了。

(三)以邑名为姓氏

    邑即采邑,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世袭封地称为邑,从邑中得到的税收作为这些卿大夫的收入。从汉朝开始,也专称公主等女性封君的封地为邑。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期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此外,“荀”姓和“程”姓,也与“以邑为姓”有关。

(四)以居住地为姓氏

    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如:东方、南郭、南宫、西门、北野、南乡、东门、东陵、南门、西方、北丘、北门等,一般带邱、门、乡、里、野、宫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五)以官职为姓氏

    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司士是中国古代朝廷的重要官职,其相关的职责如下:

    司徒:掌管国土和教化。司马:掌管军旅之事。司空:掌管工程。司寇:掌管刑狱。

    后来这些官名,都成为了姓氏。还有一些也以官职为姓氏的,如:府、库、仓、军、厨等。楚庄王少子兰为上官大夫,其后人便以“上官”为氏。

(六)因居住地的特色等原因而立姓

    复姓“桐里”,是因为居住地的里居有桐树。复姓“瓜田”,是因为其家有瓜田而立姓。复姓“投壶”,是因为这些居民喜爱投壶的娱乐而立姓。

(七)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带来的姓

    几千年来,汉族与周边民族不断地处于矛盾、冲突、战争和贸易、交往和融合的过程中,长期的交往,使得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在汉族姓氏中得以保存,如:慕容、尉迟、宇文、单于、先贤、万俟。也有把少数民族的姓氏中的字,独立出来,成为汉族的姓氏,如:“宇”从“宇文”中独立,“慕”从“慕容”中独立。

    中华姓氏的来源还有以排行次第为姓氏、以技艺为姓氏、因谥号赐姓避难等原因而立姓、因避讳而改姓、以谐音字讹而立姓、因原姓氏的衍生而立姓等等。

二、姓名趣谈

(一)武则天造名字

    唐朝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女人.14嵗选为太宗才人,后为昭仪.655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掌握国政.690年自称神圣皇帝,而且把国号改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前后执政40多年.奇人名也奇.取名则天,即武氏之天下.奇名,字也奇.名则天字瞾,这个字是她自己所造,意思是以天为法,日月当空.有趣的是有人曾把日月量子改为双目,说她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胆大包天.

(二)梁山好汉为何偏缺"",""

    一个含意是,梁山泊好汉的对立面是北宋统治集团两个最大的代表人物——姓赵的皇帝和姓高的太尉高俅.另一个含意是,","合姓谐音"宋朝",表示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取代",",从而复兴宋朝天下.

(三)您的祖我的孙

    姓孙的和姓祖的两人初次见面,互问姓名.姓祖的问姓孙的:"您贵姓 "

    姓孙的回答:"免贵,姓孙."又问:"请问您贵姓 "

    姓祖的连连说道:"不敢,不敢."

    姓孙的说:"我问您的姓,您何必这样谦虚呢 "

    姓祖的还是一个劲地说"不敢".姓孙的坚持让他说,他这才说道:"实在抱歉,敝姓祖."

    姓孙的一聼原来如此,以为他在故意占自己的便宜,也笑著说道:"这又有什麽呢 不过是您的祖我的孙,我的孙您的祖而已!"

    中国延续至今的祖先崇拜的文化传统,千年一脉,亘古不变。这种祖先崇拜的文化现象表现是极其丰富的,其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便是人们对自己姓氏的重视。时至今日,很多东西都已经发生改变,但是对人们而言人生很少有东西会超过姓氏的重要,因此研究汉字与姓氏文化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变化奥妙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