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6-01-23畲族族谱:延续的根脉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家族谱的研究。据统计,现存的1949年前编印的中国家族谱原件,全球公藏总量约为3万种。上海图书馆累计收集家族谱约1.2万种,近10万册,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族谱原件最多的单位。在这些家族谱中,少数民族谱牒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尝试对福建省畲族族谱及其利用价值做初步探讨。

  福建省畲族族谱主要保存在各地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方志委、政协文史组、高等院校等单位以及畲族乡村或私人手中。

  据了解,福建省图书馆保存有不少畲族族谱,如《晋江斗山雷氏族谱》抄本若干卷,清代蓝世煌等修纂的《福建晋江丰山蓝氏族谱》抄本一册等;成立于20005月的上杭县“客家姓氏谱牒馆”,现已收藏闽、粤、赣客家族谱600多个版本、5000多册,其中抄藏和印藏上杭县畲族族谱20多种;厦门大学历史系保存有《福建晋江雷蓝苏三姓族谱》钞本若干卷;福建省建瓯市档案馆收藏有《雷氏族谱》三卷18册。省外不少图书馆也收藏有一批畲族族谱,如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家民委民族图书馆等。台湾也有部分畲族族谱。

  畲族乡村收藏着大量的谱牒资料,如福建省霞浦县诸姓畲族几乎都有宗谱。畲族私人手中也收藏有不少本民族的族谱,如上杭县某一畲族后裔收集蓝、雷、钟三姓畲族族谱20余种。

  有代表性的畲族族谱中一般都有“本姓源流序略”、“历朝诏封恩荣记录表”、“凤凰山祖宗故图”、“历代排行字头”、“本谱排行字头”、“本宗谱世系”、“本谱支系排列”等内容。其与汉族族谱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畲族族谱的“谱头”保存有盘瓠传说。盘瓠传说是畲族氏族崇拜思想的代表,它融合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畲族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核心。

  特殊的排行方法。畲族蓝姓按世()排列以“大、小、百、千、万、念”6字为行次,而雷姓少“念”字,钟姓少“万”字,每世()仅用一字做周而复始的循环使用,以此作为辈分长幼的标示。如蓝姓某男,同世行次为“念”,他在同辈中排第36位,谱名便为“念三十六郎”。受汉族影响,现在畲族已基本取消这种排行方法,只以排世作为辈分长幼的序列。

  汉化程度高。福建省畲族族谱大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产物,这些族谱的修纂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与汉族修谱的宗旨基本相同;二是族谱体例和凡例等的撰写也很大程度上仿效汉人,还有些畲族族谱是邀请汉族知识分子撰写的。

  畲族族谱是我国族谱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畲族族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是有利于了解畲族来源及其迁移情况。关于畲族来源问题,学术界有诸多不同观点。在各类畲族族谱中,对畲族后期迁徙路线记载较为翔实,但追溯到源头却往往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如果能对福建省畲族族谱进行“地毯式”的收集,并对族谱记载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相互印证,或许就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其来源和迁徙情况。

  二是族谱是畲族寻根问祖、认定民族成分的重要依据。族谱是我国几千年宗法社会的特殊产物,它通过“载祖德、立族规、明宗支、分族丛”,藉以增强“木本水源”、“敬宗睦族”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畲族族谱不仅在寻根问祖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且是确认民族成分、落实民族政策不可或缺的依据。

  三是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畲族族谱保存了与本族有关的盘瓠传说、源流序列、行第排列、族规家训、公产记载,以及一些官府文告等文献资料和凡例序言之类的文字。族谱涉及了该家族的制度方面(组织系统、族规、婚丧礼仪制度、管理方法等)、经济方面(田产数量、分布、收益)和文化方面(家庭教育、科举、技艺、诗文等)等内容,对研究畲族家族史、宗法制度有重要价值,对畲族经济史、人口史、民俗史、华侨史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